这阵子再次重温了《列那狐的故事》。
相比多年前的匆匆阅读,我这次也看得较为仔细,也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:如果控制不好自己的贪念,那么将要面临的会是万劫不复。
一、擅用他人贪念的狐
《列那狐的故事》是法国作者让娜·勒鲁瓦-阿莱撰写的一部童话故事。故事以列那狐为主线,讲述列那狐为生存,与动物之间上演着一幕幕的争夺与杀戮。
故事里的列那狐无疑是聪明的,它懂得利用动物们的贪婪来达成自己的目的。不论强大如狮王诺博尔,还是贪婪跋扈的伊桑格兰狼,亦或是其他弱小如麻雀都是它聪明才智下的败者。
但,列那狐也并非无敌,在农夫的肉品储藏室、在猎鹅的时候、在山谷的陷阱里、白袍修士的井里都差点丢了小命。即便是猎得一只兔子,也不得不拿的兔头去讨好狮王。
它的所作所为皆受环境的影响,归根结底不过是生存的本能,是大自然与赋予它的。凭借着聪明才智,列那狐才能在遇险里化险为夷,死里逃生。一切只是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罢了。
就如故事开头说的那样:他蔑视贵族,可又欺侮小动物;他既可爱,又可恶。
在面对强劲对手时,列那狐仅略施小计就可将对手耍得团团转。但聪明不该成为它恃强凌弱的保护色。
里面的动物们刻画生动,每只动物的贪念都有迹可循,似乎都有自己的“正当理由”。在生存面前,“贪婪”也被他们无限放大,终究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。
如果他们不贪心,又怎么会被列那狐利用?如果不贪心他们又怎么会上当?人如果控制不好自己贪念,那么由此付出代价也无可厚非。
二、因贪婪而断尾的狼
除了列那狐,书中同样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,列那狐的死对头——伊桑格兰狼。
列那把假意与伊桑格兰狼相约与去湖边钓鱼,用计狠狠地惩罚了这只贪婪跋扈的狼。贪心的伊桑格兰狼用尾巴勾住木桶钓鱼,为了不让列那狐获得鳗鱼,故意支走列那狐。
哪承想,后面猎狗来的时候,自己的尾巴却被湖水冻住,情急之下不得不选择断尾逃跑。
如果不是他的贪婪作祟,他就不会上当以至于失去尾巴。
最近热映电影《孤注一掷》,由王传君饰演的诈骗团伙不就是利用人们的贪念才屡屡得手吗?
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,伊桑格兰狼和电影中那些受骗的人为何会上当?
电影中的受害者或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,或落了个人财两空,还不是被一个“贪”字给害的。
伊桑格兰狼如果不是想要独享更多的鱼,又怎会丢了尾巴?明明自己是比列那狐强大,最后却要抱着断尾“了此残生”。
与其抱着“一夜暴富”妄想,不如脚踏实地把眼下过好。想要得到什么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。
“不劳而获”的不切实际想法还是早点丢掉比较好,不然就会变成第二只伊桑格兰狼。
三、被迫远走他乡
《红楼梦》有句描述王熙凤的判词,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,同样适用于列那狐。
在与他人的周旋中,列那狐的命运此时已然无法自己做主。仅因一件事,差点丢失小命。
“坏事做尽”的列那狐,害怕他人打击报复,秉着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”的信条,误把传话的突毛鼠杀死了。
众目睽睽下,容不得它辩驳。素日的“戏耍”,也它“人缘极差”,在此关键时刻竟无人出声帮忙,即便是喜欢“凡是留后手”的猫伯伯也不再为它求情。
虽列那狐利用狮王想得到宝物的贪婪心理,逃过一劫,与家人远走他乡。
在这本书中,没有完美的狐狸,当然也没有完美的人。
就像列那说的那样为了生存,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啊。
为了家庭,也为了生存,列那时常会冒险寻觅食物,是一个爱妻子孩子,顾家的好狐狸。
故事里,也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。在贪念的驱使下,所有的动物都或多或少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。
这也告诉世人一个道理,“不要轻信别人的谎言,不要让自己的欲望战胜理智”。
否则将面临的是灭顶之灾。
四、结尾
故事时把动物们刻画得入木三分,虽在说食物链中狐狸的生存之道,实则寓人,反映当时法国的社会。
全故事把“控制不好欲望的可怕”贯穿到底,似乎在告诫动物们,也在警示世人,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贪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