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阶层固化
下一篇:瑞银
相关文章
10厘米等于多少米
09月06日
花蕾
苏联是国家吗
132是什么意思
09月05日
4GL
mlb品牌
最新文章
火加一笔是什么字
成人奶粉
鸡蛋含糖量高吗
什么是相对运动
CTF足金999
体积最大的行星
热门文章
禹的父亲
济时
用电安全手抄报
梦见漏雨
蓝色眼影
关中